他对于朝堂之上的没有争吵的兴趣,既不支持变法,也不反对变法。
兖州牧袁术是变法的支持派,北伐之败后,袁术性情大变,不再如同以往那么守礼谦和,倒更像讨董之前的那个袁术了。
袁术在兖州厉兵秣马,所有的重心都放在了军事之上,将民政全部交给了别驾吕虔。
袁氏原本四世三公,声望极高,但是因为袁绍自立为帝,因此声望遭受了不小的打击。
袁氏主支的重要人物也都被董卓所杀,因此如今的袁氏被袁术掌控着。
因为这几点原因,袁氏甚至也支持的变法的一方。
交州牧士燮不在乎什么变法不变法,清仗土地,尽管来交州清仗土地好了。
交州和其他的州郡可不同,交州整个州绣衣使者的坐探有没有两手之数都不好说,士燮选择随波逐流,不愿意做反抗变法的出头之鸟。
一般来说做出头之鸟的人都没有什么好下场,士燮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也和陶谦一样保持着沉默。
青州牧曹操也和陶谦还有士燮一样,没有发表自己的任何的意见。
面对着朝堂的纷争他一直保持着沉默,并且做到颇为决然,直接闭门谢客,所用的理由不是视察军营,就是巡视各郡。
反正青州世家豪强的说客是见不到他们的州牧。
于是一个诡异的事情就此出现,朝堂之上众多大臣反对。
但是掌握着实权的州牧们,有三人鼎立支持,三人保持着沉默,没有一人发表反对的意见。
为了变法,刘协又起用了很多从司隶逃来的大臣,变法对这些人的利益并没有造成太大的侵害,甚至还有利于他们,因此这些大臣就是支持变法的中坚力量。
刘协亲自下场推行变法,明发诏书,言称国家已经存亡之时,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
朝争党论推行变法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