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氏或高氏都是不错的选择,长孙氏也是北魏以来的名门,本身出自北魏宗室,河南长孙氏几百年来都非常兴盛,尤其是世代将门,做为皇后娘家,选个侄女为太子妃当然较合适,天然亲近。
而高家做为皇后娘舅家,本身也是出自北齐高氏皇族,身份也很尊贵,渤海高氏名声响亮。
但李世民又担心这种亲上加亲,导致外戚专权。
而山东五姓七家这样的顶级士族门阀,他又怕纳太子妃会助长这些家族的名声,越发尾大难掉,无法掌控。
关陇贵族里的将门,又担忧兵权。
江南士族,又担心他们无法给太子提供什么帮助,代北门阀,全是些军头还都是些胡人。
于是这个不行那个也不行,设立了一堆筛选条件后,合适的也已经不多了。
弘农杨氏,京兆韦杜,或是河东的薛柳裴,这六家是顶级士族。
李世民想想,觉得还是名头太大实力过强,这六家可都是在大唐立国后出过宰相的家族,如裴家有裴寂裴矩,弘农杨家有杨恭仁和杨师道兄弟俩,韦氏有韦挺,杜氏有杜如晦和杜淹等。
“宰相女不适合!”李世民又加了个筛选条件。
顿时如李靖啊房玄龄啊魏征啊等这些宰相新贵们,也都被排除了。
李世民也觉得难选了,想想他们兄弟这一代,当初他爹给建成选的是在荥阳做太守时,当地的名门,五姓七家之荥阳郑氏家的郑观音,到他时,为他选的是河南长孙氏家的观音婢,然后到他弟弟元吉,选的是弘农杨氏,俱是名门。
而前朝杨坚给几个儿子选的妻子,也都是名门,比如太子杨勇娶的是北魏景穆皇帝的玄孙元孝矩的女儿,妾室高良娣也是宰相高颎的女儿。而第二子杨广,娶的是西梁明帝之女,本身也是兰陵萧氏名门,妾侍陈氏则是南陈公主。
第三子秦俊娶的是博陵崔氏之女,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