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多抄一遍。”
能留在京城,是托严大人的福。
以他在翰苑考核的表现,多半是分到地方当县令。
并非说县令不好,县令只治理一县百姓,远不如在京城,更能施展抱负。
他对严成锦感恩戴德,自愿多抄一遍,以勤补拙。
严成锦欣慰的点头:“你三人中,本官最看好的就是你。”
姜云差点流出眼泪,微微躬身,抱着弹章,找了一张书案。
奉天殿,
廷议毕,李东阳看了弘治皇帝一眼:“臣疑惑,陛下为何命天锡和张霁雨去都察院?”
许天锡是他的门生,曾多次来府上听学,与监考的那种形式门生不同。
刘健和谢迁也疑惑。
“都察院空缺已久,亟需补员,朕也是为了朝廷。”弘治皇帝有些担忧,问萧敬道:“朕下这道命令,会不会害了三个翰林?”
他们本该进入六部,前程似锦。
但严成锦一句话便将他说服了:
东厂为陛下的耳目,此为京城的耳目,都察院也为陛下的耳目,此为天下的耳目。
孰轻孰重,一掂量就知道了。
高皇帝仿照元朝的旧制,设立御史台。
就是为了保证天下太平。
萧敬不知该怎么回答,只好抱着浮尘道:“奴婢也不知道,严成锦今日一早,将陛下登基以来,两京十三道的弹章翻出来,让姜云三人抄五百遍。”
害没害人,陛下您心里有数了吧?
弘治皇帝微微怔住了。
李东阳满脸错愕,地方御史的弹章与京城不同。
由于路途遥远,送一封弹章回京长则两月。
故而,地方御史将弹章写得详细无比,避免朝廷有不清楚的地方,再派人调查。
萧敬又继续道:“严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