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放在后世,是极具有前瞻性的善政。
只是不知,弘治皇帝和李东阳等人,能否意识到。、
其实,朝鲜和岛国受大明的影响最大,士大夫多会说官话。
朝鲜官话的训民正音,正是改自于大明的洪武正韵。
刘健摇头:“今日在朝堂上,你也瞧见了,官话在大明推广,尚且寸步难行,更遑论番国?”
弘治皇帝点点头:“朕何尝不想推广官话,可文皇帝早有推行,鲜有成效。”
李东阳颔首,高皇帝定都南京,官话便以南京一带的江淮话为准。
而文皇帝在位时,在京城推广江淮话,不见成效。
严成锦望着内阁三公,来之前,他早已想出了推广官话的策略,猜测到种种可能。
后世有普通话考试,分为甲等和乙等,甲等最高,乙等最低。
可以用于推广大明官话。
可是,现在说出来会不会引来内阁不喜。
“臣有一个法子,或许可行可以推广官话。”
每当此子用或许,臣当不当讲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完全的把握。
只是,此子总想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弘治皇帝早已知晓他的套路。
内阁三人看了过来,若能在大明推广官话。
日后朝廷取士,交流起来就容易得多了。
弘治皇帝面色不变地道:“严卿家不妨直言。”
“每年秋闱和春闱过后,可在京城增设官话讲学,让秀才们应考,考过后可得甲等和乙等类凭证,甲等中又分一二三级。
凭此证回乡做私塾先生,或当一方官吏,每月可得朝廷发放,半两纹银。”
这其实就是普通话考试。
朝廷府库充盈,能发得起这半两纹银。
想要全民普及,怕是不可能,流民和百姓你教授他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