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见的老友,谈的热切而又无聊。
因为,俩人已经谈到吃兔子的时候是活着注生理盐水还是死了再用盐腌更美味了。
曼丽姐这才知道,所谓的要她过来面试,其实就是个幌子,人家早就认识的呢。
想想也是,两所学校离的那么近,怎么可能不互通有无呢。
大家都是一个圈子里的人,说不得隋教授还来借过试验器械呢。
其实,隋林方教授是纯正的五道口系,1964年进入五道口技校学习,后来经过努力的学习和艰苦的竞争,终于成功留校。
又经过了十几年的打拼,这才一步步走到了教授的位置,每一步都不容易的。
后来学校又重新成立了生物系,他义无反顾的进入到这个学院,成为了一位生物物理学的教授。
如果不是五道口技校生物系确实需要成绩,如果不是沈光林过往战绩太过彪悍,人家断然是不肯前来的。
其实,像隋教授这样的本土留校派,在越来越多的海归派冲击中,也已经越来越不吃香了。
尤其近年,一些海龟博士回来了,动辄副教授起步,这让苦熬了多年的老同志情何以堪。
隋教授还年轻,他之所以去新组建的生物学院,就是想做出一份成绩来。
但是,在青年学者们的冲击下,他压力也很大的,要是不能做出点成绩,也很难在学院立足。
双方都有需求,也算是可以一拍即合的对象。
那就边走边说吧,看看新实验室还满意不。
沈光林带着隋教授在实验室转悠了一圈,隋教授的神情立刻就不一样了。
“那个没拆封的真的是4维彩超?这些设备全是给项目组配的?别人来借设备怎么办?使用时间怎么调配?”
隋教授毕竟不是京城大学的嫡系,而且沈光林实验室生物组的课题都有好几个,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