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列出来,光买设备确实是没有用的,没有理论积累,弄这些设备就是鸡肋。
“咱都是国内的科研机构,大家共享科研进度嘛。”
看到高教司的领导看过来,科学院的人做了回答。
共享科研进度?你以为这是七十年代屠呦呦的时代哦。
“你的意思是说,我要我把实验室的科研资料拿出来给你们喽?”沈光林的语气很平静,甚至带了点戏谑的味道。
“那倒不是这个意思,只有有些课题你们实验室不是没有申领嘛,但是又不可能让它荒废,所以就有别的课题组接了下来。现在,科学院缺少的就是技术积累和资金设备。当然了,你们实验室有愿意过来工作的同学,我们也可以接收的。”
哎呀,这小算盘打的,沈光林十分佩服。
听了他们的话,沈光林反而不生气了。
“咱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把你们科学院的技术资料,全部无偿的拿给我,可以吗?我可以尝试着去国际上看看价钱呢,总有人会买的。”沈光林问了一个大逆不道的问题。
“那不成!这里面有很多是国家保密的东西,而且是大家辛辛苦苦多年的研究成果,我们内部是有制度的。”
科学院的东西,怎么可能让沈光林做出去国外寻找市场呢,简直就是开玩笑。
“我也一样。”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可是,有些课题你们都没有申领啊。”科学院的人不满了,你不申领,还不让我们申领了?
“没申领不代表我不研究啊,在没有863计划的时候,大家的科研工作就不开展了吗?”
沈光林的这话有道理,让他们无法反驳。
不过,他们也知道,要沈光林拿出他实验室的科研成果,这跟把整个实验室接管过来有什么不同?
这件事别说沈光林不同意,就算是他同意了,京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