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心地走,这在民间是特大的禁忌,无比的遗憾。
所以,古人才会那么重男轻女、重视香火的延续。
丧礼上的另一个礼器就是“哭丧棒”。
当然,在哭丧棒的选择上,南北是有不同的,南方多用竹,北方多用柳。
程登吉在《幼学琼林》中说道:“父之节在外,故杖取乎竹;母之节在内,故杖取乎桐。”
所以,在南方,传统上父亲的丧礼用竹仗,母亲的丧礼用桐木仗。
在北方,儿孙多用柳木做哭丧棒,也是有特殊意义的。
一方面因为“柳”与“留”谐音,有表缅怀、挽留的寓意;
另一方面,它也沿袭古代折“柳”送别的寓意,“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现在,就已经是最后的送别时刻了。
大家一路蹒跚着上山。
抬丧的小伙子们把并不沉重的空棺材放进了预先挖好的坑中,填埋起来,这套程序就结束了。
接下来就是祭祖仪式。
祭祖的第一条是安静,不得喧哗,然后还有“净水”和“净巾”仪式。
所谓净水,就是有童男为参加祭祖的人端上净水,依次净脸,净手。
净巾自然就是擦干手的毛巾了。
“沐浴更衣”完毕,接下来的步骤就是请香烛,全体人员向祖宗行大礼。
礼毕,进馔,配享三牲
猪头居中,左边是鸡,右边是鱼,周围是供菜和供果。
然后是读祭文环节,大家再次行礼。
礼毕。
开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