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心中早构思找到拾孝时,要痛责他不仁不义的行为,甚至台词都记熟了,拾孝听时那副惭愧无地自容的神态,更不知幻想过多少次来满足自己,现在,拾孝早入土为安,他的儿子除了外貌有点相像,性格可说南辕北辙,像一只受惊的小鸟,想骂也没劲,怎能不气?气拾面具懦弱,气自己运气太差。
长长叹了口气,清真不甘愿就此放弃,道:
“你爹在世时,活得快不快活?”
拾面具惊觉这老道长很怪,道:
“道长与先父有旧?”
点个头,哼一声,清真催促道:
“回答贫道的话。”
拾面具在他怒视之下,缓缓道:
“先父为人开朗,朋友极多,除了烦忧生意往来,素来过得很快乐,叔伯朋友极爱和先父结交,不时结伴出游,晚生实不知先父会有不快乐的事情。”
清真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追问道:
“他没有感到歉咎,或长时间把自己关在书房忏悔?”
拾面具讶异道:”为什么?先父并没有做什么亏心事。”
喘一口粗气,清真吹胡子瞪眼:
“好,好,姓拾的心够狠,做了那样的事,还能谈笑风生,倒是我自生二十几年的气。”
拾面具疑道:”道长何出此言?莫非先父曾得罪于你?”
清真恨声道:”那只老狐狸自不会将丑事宣扬。”
接着便把事情说一遍,说到拾孝卷款而逃,更是加油添醋,绘声绘影,数落他重财轻义,肥了自己瘦了别人,只是没提到丹丸的来历。
一个人心中若根植恨意,未化解之前,任是修行百年,也成不了正果,还是俗人一个。
可怜拾面具自幼苦读圣贤书,这种席款而逃之事,可说是不能原谅的错事,会发生在亲身父亲身上?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