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到西阶解下剑、履,升殿到御坐前,跪服听宣。
宣制毕由东阶至太子位东,南向称“有制”,太子再拜。
中书侍郎引册案就太子东,中书令北面跪读册毕,太子再拜受册,授与右庶子;门下侍郎进宝授中书令,中书令授太子,太子以授左庶子,各置于案头。
由黄道出,太子随案南行,乐奏《正安》之曲,至殿门,乐止,太尉升殿称贺,侍中宣制,应答如仪。
皇太子站起来,缓缓向朝元门而出时,文武百官,山呼之声,如排山倒海。
此时似乎是普天同庆,然而,谁又能够知道,每个人心里想的是什么呢?
刚刚从蜀中回来的宣政使王继恩站在朝班列中,看着这人人称贺的场面,心中感慨万千。此时,又有谁还想得到,皇太子的长兄楚王元佐被囚于南宫之中,正好已经十年了。
宫乐之声,越过重重宫墙,是否也飘到了南宫之中?
但是,至少于刘娥来说,她听到了。
她不能亲临现场,亲眼看着皇太子受册封的仪式,但她的马车,却可以停在朝元门外的人群中,透过黑压压的人头,透过高高的宫墙,分辨着隐约飘来的乐声,她可以用心,感受着皇太子一步步的册封仪式,是如何进行。
宫县之乐,正安之曲,每一声钟鼓曲乐之声,她都在心里一点点地辨别着,皇太子册封之仪的每一个步骤,她都已经在心里头温习了不知道多少遍。
直到正安之曲的最后一段终于奏起,她直起身来,轻呼道:“太子就要出来了。”
在车中与她同来的钱惟玉忙问:“在哪里。”
刘娥微微一笑:“正安之乐就要奏毕,太子要出朝安门回宫了。”
钱惟玉也连忙打起精神来,全神贯注地向外看去。
果然不久,就听一阵喧闹,远远地但见朝安门开,隔着人群,隔着御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