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起一个。
那感觉不过似,对,象在文件柜中找旧年会议记录,当时我确在场参与那个事件。
秘书对我说:“老板病了。”
我笑,“这一天公司就白白损失两千大元。”
秘书咋舌,“是我半个月的薪水。”
“天下第一营生,所以,书中自有黄金屋。”
她侧着头说:“总也要靠些运气吧。”
我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太敏感。
郑传书似在等我。
一见我便礼貌地站起来。
他胖了许多许多,额头是u字型秃发,但与我认识的郑传书扯不出关糸,他们是两个人。
真奇怪,在我心目中,郑传书永远是少年郑传书,这位先生却似当年的郑伯父。
“玉梨,请坐。”使人安慰的是他落落大方。
我笑道:“你看我多糊涂,竟不知大家是同事。”
“我一进公司就认出是你,同你少女时期一模一样。”
“没有什么失态的情况落在你眼中吧。”
“行政部同工程部很少来往。”
“为什么不来打个招呼呢?”
“一切都有时机。”他微笑。
“有几个孩子?”
“三个。”
“哗!”
“你呢?”
“一个女儿。”
“我的全是男孩。”
我已经辞穷,如何不着痕迹地请他去喝一杯呢,他会怎么想,如有误会,后患无穷。
他终于说:“很久没见了。”
真是,我欲惆怅问,我们会见过吗。
他突然又说:“纵使相逢应不识。”丢起书包来。
“没有啦,你仍然书卷气十足。”
真没想到反而要安慰他弱小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