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成两半。
有胭脂色汁液溅到宣纸上去,淡淡化开,十分娇媚,延英后来一直留着这张两人合作的竹枝图。
他们聊了整个下午。
不知为什么,吴老师一直没有进书斋来,而两个年轻人,又熟络得好似已经认识了一辈子似。
延英不介意再在吴宅逗留多十多廿个小时,但少女必需维持一定矜持,她在太阳下山时分告辞。
整个夏季他陪她习画。
吴宅庭院深深,蝉声长鸣,延英有时觉得累,便伏在红木大书桌上打盹,半明半灭间,像是跳进了费长房的葫芦,那里另有天地,又有吴-陪伴,日月甚为舒泰,她不想再出来。
真没想到这一切会随着夏季逝去。
秋季,开学,却不见了吴。
受了好些煎熬,忍不住问起,吴老师闲闲说:“-儿回英国升学去了。”
这个打击使延英茫然。
她又上了一课,人家的想法,未必与她一样,做人,不能丝毫不加保留,一下子把心交上去。
接着的秋季与冬季,延英都没有再去习画,如今想起还颇觉可惜,吴老师曾说过她有天赋。
过年时分,延英心情略有进展,一日返家,母亲同她说:“有个叫吴-的男生找你,请你打这个电话。”
延英略加思索,“我不在家。”
“暂时不在还是一直不在?”母亲含笑问。
“对他来说:永远不在。”
延英冷笑一声,怎么忽然又想起了她,呼之即来,挥之即去。他以为他是谁。
她最不相信勉强,勉强没有幸福,随缘而安最好。
年轻就是这点好、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前边路途上不知有几许新鲜人与事在等她,哪有空打回头。
回忆到这里,延英将人名册合拢。
她倒在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