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一早起来,四海比她更早,已经炖了鸡汤侍候姐姐。
翠仙感动得双眼红红,嘴里却说:“外国的鸡不好吃,一早宰好,不比我们,活杀活吃,够鲜味。”
四海对外国人的厨房最熟,“他们只讲吃饱,其实也够好了,我们那么懂吃,却有许多人吃不饱。”
饭后翠仙巡店,伶俐聪明的她立刻指出许多可以改良的地方。
四海有感而发,“翠仙姐,你若多读几年书,可以做女宰相呢。”
翠仙失声笑,“长得高大是一件事,说话却孩子气,我哪里行,不过在多伦多那样的大埠,真有女子读书考状元。”
“翠仙姐,我觉得外国人办事真有办法,女子与孩子都不用吃苦,这一点我衷心佩服他们。”
“你这话不能当众说,有人会拿石头扔你。”
四海说:“我有个朋友,他看不得妹妹缠足吃苦,把妹妹小脚放掉了。”
翠仙讶异,“这是谁,这样放肆?”
“他姓孙,是一名粤人,年纪与我差不多。”
“嗯,是个危险人物。”
“他只是淘气而已,再说,我们已经失去联络。”
翠仙沉吟。
也只有与他的翠仙姐在一起,四海才会兴致勃勃发表伟论。
他说下去:“老外值得我们效法的好处实在大多,人家真有脑筋,铁路一旦贯通,各省各县即时联成一气,三五日间可自西部抵达东部,粮食、信件、机器,均可迅速运至,整个国家简直就是靠这条铁路,而翠仙姐,我们中国人在筑路工程上功不可没。”
翠仙只淡淡一笑。
“你怎么说?”
“骡子有没有功?洋人会不会在事成后标榜骡马牛?你好不天真,人家只不过把我们当畜牲。”
四海叹息,不语,话虽刻薄,相差无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