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看看时间,咦,正好是他那边清晨,吵醒他也好。
电话接过去,铃声响了又响,没人听,嘿,他还没到家呢,生活多风流。
晓敏放下电话.赶往补习班上课。
学生流动性太强,与开课时几乎没有一张面孔相同,晓敏留意到,只有一个年轻人,永不缺课,专致学习。她奖过一本字典给他。
可惜,也最令人难过的是,用功的好学生往往资质最差,那年轻人至今连廿六个方块字母的音都发不清楚,晓敏早已把他放弃。
做老师真不容易,试想想长年累月对着同样的笔记,闷死人,职业病是养成“你明不明白”与“你知不知道”这种讨厌的口头禅。
学期结束,晓敏决定不再继续,不肯教人,就得给人教,否则的话,白白浪费宝贵时间。
到大学取章程的时候,顺带问一问郭剑波的下落。
他在罗勃臣堂的演讲厅。
晓敏轻轻掩进,坐在边座,没有人注意到她。
一看不禁一怔,郭剑波竟不羁地坐在台子上,双手舞动,正在朗诵耳热能详的空洞人,他的魅力发挥到淋漓尽致,学生们全神贯注地看他演绎。
什么都靠摄魂大法,晓敏莞尔,卖人寿保险、演戏、写小说、演讲……目的是要战胜群众的意志力,理直气壮嬴取他们的欢心。
很明显,无论郭剑波、顾晓阳、胡小平,都是成功例子,晓敏自叹弗如,不过,她解嘲地想,总得有普通人当观众呀。
晓敏目光四处探索,她在找范里,不见人,轻轻松口气。
小器,不,只是好奇。
小郭终于朗诵完毕,纵身下台,晓敏听见前座的同学笑说:“去年的英语系学生说郭臣最精采便是这个表演。”
“年年如此,”另一个答:“也难为他了。”
“可惜口音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