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吹国泰民安。
令小郭难堪的是,几位他熟稔的老外编辑,本来坚持立场不变,要抨击丑陋的香港人,一听得这个消息,受不住引诱,竟纷纷四出打听薪酬,预备高价跳糟,替庸俗拜金的港人做伙计去,说不定社论一出,歌功颂德,偌大的加国可能就是靠港资繁荣起来。
小郭这时有点觉悟,他是受到利用了。
编辑只要把过失推到作者头上,推到言论自由,文责自负上头,立刻可以假撇清,洗脱责任,以另外一个新衔头出现。
郭剑波不行,郭剑波署名的文章可能永不被录用。
聪明的晓敏当然看到这一点。
“本市正由较为静态的乡镇转变为大都会,过程中自有不少矛盾冲突、毋需将之丑化扩大夸张,郭臣,港人滚回家,还有韩人,台人,日人,房产总会涨价,市面肯定一日繁荣过一日,地球不停的转,世风一定日下,大势所趋,没有能量可以使时钟停止。”
郭剑波握着手不语。
“对不起,”晓敏说:“我经常说得太多。”
“你的观点非常尖锐。”
晓敏笑,“但并不正确。”
“要看是从哪个角度看出去。”
“你是一只固执的驴子。”
“别为我担心,即使丢了教席,我还可以做抹窗工人。”
“嘿,”晓敏恐吓他,“当心有人将大学买下来赶你出校。”
小郭很困惑地说:“这并非是不可能的事,资本主义社会中,基本上没有买不下来的东西。”
晓敏笑了。
她想起来,“学生也叫你郭臣。”
“我英文姓字的确是郭臣,太太公不谙英语,翻译告诉移民官,他是郭家之子,我们世世代代都是郭子郭臣。”
“你们郭家在加国的确是历史悠久。”
“太久了,既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