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贝杰林克将病毒称作“有感染性的、活的流质”,或者“可溶的活性介质”,认为它们在自然界可能以液态形式存在。这就是他用virus,即毒药一词来表示其“流动性”的原因。直到后来科学家对小儿麻痹症和口蹄疫病毒进行了研究,才确定病毒是颗粒状的。
在贝杰林克时代,显微镜下显示出的全新世界向科学家们敞开了大门。通过显微镜和越来越小的过滤器,这些微生物学家开始了解至今仍令我们着迷的世界:一个人类凭感官无法捕捉到的世界,广阔无边,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微生物。
从病毒的角度看世界
我在斯坦福大学讲授一门叫作“病毒的生活方式”(Viral Lifestyles)的研讨课。课程名称意在激发修课学生的好奇心,也描述了设立课程的一个目的:让学生学会从病毒的角度看世界。为了了解病毒和其他微生物(包括了解它们如何引发流行病),我们首先需要用它们的语言来了解它们。
第一堂课我让学生们做了一个思维实验:设想自己有一副很厉害的眼镜,能够看到所有微生物。如果戴上这副魔力眼镜,那么展现在你眼前的将是一个新的、动感十足的世界。地板上熙熙攘攘,墙壁上喧嚣热闹。细小的微生物布满了所有物体的表面,包括你的咖啡杯、搁在你膝上的书和你自己的膝盖。而大一点的细菌本身也布满了体积稍小的微生物。
这种外来军团随处可见,实力最强的是那些个头最小的士兵。毫不夸张地说,这些最小的微生物已经渗透到地球的每一根纤维里。它们无处不在,难以避开,感染着构成我们生活世界的每一种细菌、植物、真菌和动物。它们是和贝杰林克在19世纪末所发现的同样的生命形式,是微生物世界里最重要的成员。它们就是病毒。
病毒由两种基本成分组成:基因物质RNA或DNA,以及保护基因的蛋白质外壳。病毒自身缺乏生长或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