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软件、娱乐软件、应用插件,这些软件程序移植到系统里了。
用户量已经够了,软件会主动进驻,也就是建立了健康生态。
可是,让这些软件不冲突,甚至是兼容在一起,又成了下一个阶段的问题。
就像盘古2.0的用户体验方案一样,微软的windows想要模仿,他只要去和播放器公司、压缩软件公司去谈授权就行了。
只要人家点头,他拿过来就可以用,不用考虑兼容性的问题,这是多少年相互磨合之后的结果。
你在work文案里,可以实现搜索、播放、制图等等功能,不需要退出work重新开启别的应用。
打开网页、可以实现一切非ie功能的使用,是打通的串联的。
可是盘古不行,盘古还没法实现把这些碎片粘合在一起。
然而,这还仅仅只是系统,系统零碎一点,顶多就是操作麻烦一点,用户体验差一点。
不过,有别的地方可以弥补,博客网的优秀体验可以让用户忍受其它方面的确定。
可是,芯片架构…怎么忍?
如果不兼容,那就是用不了,最起码性能上与别人就差了一大截,影响的是电脑的整体使用。
所以,这架构的生态才是最难攻破的。
后世,hw用十五年自己做了系统,自己做了芯片设计,就差没染指芯片制造了。
可即便这样,也只能在arm架构的基础上去搭积木。
总之,一二三四五六,每一环我们几乎都是空白,都是“0”。
如果想不被卡脖子,每一环都要做。
那么问题来了,从哪开始?哪一步可以做为突破口?打响一枪?
是材料,还是制造工具?是设计,还是架构?是制造环节,还是生态培育?
而且,这是2001年,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