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也不是永恒不变的。
主观思维的结论亦不自己能决定的,尽管我们以为这是我们的独立思维,是独立人格。
可是,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还真就不是。
你想什么,想出来的结果是什么,取决于外部的影响因素。
这其中,包括法律、道德、自身的社会经验,以及客观环境、社会群体行为的影响。
在古代,一妻多妾是正常,因为一想到古代两个字,就自动套用了古代的婚俗和价值观。所以,一个男人娶好几个女人就是正常的。
可是在当今,套用的就是今时今日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那就是二奶,是三小儿,是伤风败俗。
然而有的人,因为自身经历的不同,比如,他身边就有很多包养小三儿的事儿,那么在他的思维框架之内,当今发生这种事儿也是正常的。
要是在乌拉圭,一夫多妻也是正常的,不娶都不行,就是社会群体集体认知不同造成的。
这就是框架,当一个男人有几个女人的信息进入我们大脑,在思考之前,我们就会自动套入自身经历、法律道德、客观环境这些框架。
在框架之内得出结论。
如果身处古代,那这是正确的,甚至是成功的象征。
如果身处当代,那就是渣男!
比如小说。
你在网络小说的框架之内用传统文学思维,跳出了读者的框架,也就是惯性思维,那就是“文青”,是作者有病。
那作者真有病吗?
照这个思路,所有写传统文学的,所有的文学奖,都有病。
不是作者有病,只是你的思维框架不认同。
比如一个主角,为什么有的作者写的生动,有的写的乏味,其实和文笔没关系。
在于作者给主角性格、外貌、行为惯性设定的框架明显不明显,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