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巩固对外邦交。
而且,还不是正使.....只是个的副使臣。
而那个时期的天竺,虽然叫天竺,可其实是诸多小国构成的一个统一称谓。大唐也懒得把他们细分,就都叫一个名算了。
什么中天竺、东天竺,光叫天竺的就有四五个。也不太平,时常内乱或者相互攻伐。
王玄策的任务就是到这些小国去宣传天朝上邦的强大,鼓吹李二的英明神武,最后再把各国的使臣和贡品带回到大唐来。
可是,好巧不巧,正当王玄策任务完成,与正使带着一众小邦使臣返回长安的当口儿,中天竺国王尸罗逸多死翘翘了,大臣那伏帝阿罗那顺借机叛乱篡夺了王位,抢夺了国家的控制权。
本来呢,这种屁事儿大唐管都不会管。你爱谁篡谁篡,只要臣服大唐,给我进贡我管你谁是皇帝?
可是,这个那伏帝阿罗那顺有点作。
天晴了,雨停了,可能他觉得他行了。又有点见钱眼开,居然打起了唐使和各国贡品的主意。
于是,初登王位,飘飘然的那伏帝阿罗那顺动用所有军队劫掠。
而唐使队伍只有三十骑兵,哪里抵挡得住,大败被擒。
最后,正使,还有唐卒,全部被杀,各国进贡的珍宝也被抢了个精光,只王玄策和副手蒋师仁两人逃了出来。
按理说,这要是换了一般人,那就直接回大唐找李二哭诉了。
以李二那种谁干我,我干谁;谁瞪我,我还干谁的性子,能忍得了这个?肯定发兵讨伐,出了这口恶气。
可惜,王玄策不是一般人啊,他特么哪忍得了这个?
还等回唐发兵?君子报仇就特么得趁热,要是这么回去了,那还有脸活着了?
于是,王玄策根本就没想过回唐,他一路摸到了吐蕃,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动吐蕃王借兵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