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白了,老头儿当然也希望吴宁这不是瞎折腾,当然也希望这个法子可行。
要知道,吴宁这用料,可比原本的烧炭方法省太多了。
首先是炭料,这根本不需要什么大的、好的炭料,破枝烂叶满山都是,几乎就是不要钱的。
这不但解决了下山坳收不着炭料的尴尬,而且......
而且别忘了,这封窑法的出炭量可是比原本要高多了。
其次,吴宁这里面还掺了三成的胶土,这东西比破技烂叶还不值钱,可现在却算的是成炭的分量。
也就是说......
老头粗略地算了一下,三百斤的干枝丫,算上引柴和烂叶,大概成出三百斤的炭粉。
再加上一百斤的胶土,最后成炭那就是四百斤。
以往用大料烧碳,就算是一千多斤的干料,那也出不少这么多的炭啊!
只要吴宁这掺了土的炭球不至于太次,点都点不着,那么只凭这次品炭,炭窑也算有救了。
......
祖孙四人一直守到下午,炭球终于算是干了。
“点上几块试试!!”
祖君早就等不急了,立马让吴宁点一堆试试火力。
吴宁自无不可,赶紧捡了十几个炭球儿,从窑里耙出一小堆炭火当引柴。
之后又找了个蒲扇,呼啦呼啦地扇了起来。
“完了....”
吴宁扇了半天,祖君见炭球还不起火,心就直往下沉。
“祖君别急。”吴宁安慰道,“这种炭是难点着,不过您再等等看。”
又送了一会儿风,吴宁停了下来。
底层的炭球儿已经是暗红色,算是点着了。
这时祖君把手放到炭堆上方,心登时一宽,“火力还行,有戏!”
别看就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