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不说咸丰其实几天后才能够看到奏报,仅就探报传递消息的速度而言,难道会比朝廷的驿递更快?
真实的原因恐怕还是奕訢等人发现随着英法联军的进攻,继续扣留巴、洛的价值已经不大,同时他们也相信,如果让联军攻入京城,而巴夏礼、洛奇又有个三长两短的话,对方必然要进行疯狂报复:轻者会如同巴夏礼曾威胁恒祺的那样,要了包括恒祺在内的所有相关人员的命;重者会进行屠城,要了无数京城军民的命。
奕訢的决定让恒祺松了口气,在巴夏礼被释后,他托人带信,希望巴夏礼能陪他去一趟圆明园。由于被囚时得到恒祺的照顾,巴夏礼也很愿意卖他这个人情,就答应了恒祺的要求。
总管圆明园事务大臣文丰是恒祺的好友,恒祺去圆明园不但是要察看一下情况,也是因为担心文丰在无力保护圆明园的情况下会自寻短见。他们在园内找了很久,最后才在圆明园最大的一个湖“福海”中看到了文丰,后者脸朝下沉在湖里,已经死亡多时。
虽然有所预料,但眼前的情景显然还是令恒祺深受打击。他一个人坐在湖边泥泞的岸上,把头埋在双手里,已经再也顾不得身为官员的体面和矜持。巴夏礼看出,恒祺哭了——他虽然试图加以掩饰,可是他那像孩子般抽泣耸动的肩膀却说明了一切。
巴夏礼是个地道的殖民主义者,向来看不起中国人,此次却难得地被打动了。他后来说,这是他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为一个死去的中国人感到婉惜。
可怜圆明园的苦难还才刚刚开始,更为惨烈的境遇仍在后面等待着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