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有人会觉得奇怪,李秀成很早就横扫江南,拿下了苏州,为什么迟迟未向上海大步推进,以致让洋枪队在上海周边兴风作浪呢?
原因还得从太平天国那份经略长江下游的方案说起。在这一方案中,挺进江苏东部只是最初步骤,其战略重点还是上海。洪仁玕和李秀成,一个是方案的制订者,一个是实施者,两人重视上海是一致的,区别只在于洪仁玕主要出于政治动机,而李秀成更多着眼于军事。他们也都意识到,在清廷与西方矛盾加深和相互仇视之际,赢得外国人的好感,使其严守中立,将对己方有利。当然,如果西方各国还能对太平天国表示积极支持,就更加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基于这一考虑,洪李很希望能够在控制上海的问题上与各国谈拢,为此致信驻上海的外交首脑和传教士,邀请他们来苏州面商。
可是各国代表都没有给予什么回复,甚至卜鲁斯还不让密迪乐收信,最后只有五名传教士从上海动身前往苏州。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之初,西方各国包括一些观察家一方面出于对清廷的仇视和愤恨,另一方面也为起义军身上所具有的基督色彩所吸引,一度对太平天国表现出了浓厚兴趣,这也是各国主张中立的重要原因。
然而在近距离接触后,各国代表很快发现太平天国的教义与真正的基督教并不是一回事,而且天王洪秀全公然自称“所有国家的主”,视各国为对中央王国的“纳贡者”,其表现居然比清廷还要狂妄自大。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至此,除密迪乐等少数人外,公使领事们都在大失所望之下迅速改变了立场。
有了这样的认识,各国虽然仍持中立政策,但他们却决不会允许太平军接管上海。道理很简单,上海由谁掌管,关系到列强的整个在华权益,清廷再难以沟通,总还承认上海是条约港。若是让比清廷更难打交道的太平军进入上海,他们连这个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