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晚清帝国风云3·火烧圆明园 > 宿松之会

宿松之会(2 / 3)

抵达曾国藩大营,此后一直在和彭玉麟、杨岳斌等人叙旧,直到被曾国藩召至宿松。

除左宗棠外,宿松之会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人物,他就是陪伴在曾国藩身边的李鸿章。

与曾胡左包括大部分湘军将领、幕僚均出自于湖南不同,李鸿章籍贯安徽合肥,他的父亲李文安与曾国藩为同科录取的进士,通过这种“同年”关系,李鸿章在参加科举考试前便得以拜在曾国藩门下,随曾国藩“习制科举之文”,也就是学写应付科举制度的八股文。李鸿章自幼颖慧,再经曾国藩点拨,很快就掌握了其中诀窍。

清代自顺治、康熙开科取士,最初八股文的格式还不像后来那样僵硬死板。江南才子尤侗独辟蹊径,从戏曲《西厢记》的唱词中取题作文,比如《西厢记》中有一句“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他就以“秋波一转”为题写了一篇文章。本来不过只是“杂以谐谑”的游戏之作,没想到皇帝觉得好,顺治、康熙都大为赞赏,“亲加批点”。于是凭着“秋波一转”,不仅尤侗试中“博学鸿词科”,连他的弟子徐元文也考中了状元,这种八股文体由此走红,成为了非正统八股文的一大流派。

在八股文领域,尤侗和明末清初另一位江南才子王广心的文体被并称为“尤王体”。李鸿章乃是精通“尤王体”的八股名家,每一落笔,那句子能漂亮到让你眼花缭乱。他自己对靠用“尤王体”来敲开会试之门也信心十足,曾经说到,有一天晚上在会馆里试写八股文,案桌上突然灯花如斗——灯花不会无缘无故地变大变小,这不是会试告捷的吉祥之兆,又是什么?

不巧的是,会试那几天李鸿章生了病,为了不错过考试,他只能抱病入场,而且直到考试题目发下来,脑袋还昏沉沉的,得旁边的同学告诉他是什么题目。

“灯花如斗”般的吉兆就来自考试题目,李鸿章一听就高兴起来,原来之前有个同学提到过类似的题目,当时他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