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www.nature.com。
投《自然》和投am之类的期刊不一样,在投稿前多花费一些时间,去了解一下对方收稿的具体要求,是非常有必要的。
毕竟,《自然》每年收稿量近万,而录用的仅有800多篇稿件。
全世界的研究者都在盯着《自然》,就算自己的工作在当前领域内已经足够好,也不是稳稳就能发表的,必须要把同期其他投稿给干掉,脱颖而出才行。
说白了,就是卷,世上本来没有《自然》大子刊,卷的人多了,也就有了……
而且,一旦投《自然》被拒,要么转到《自然》大子刊或者nc,要么就只能转投《科学》,容错率很低,只有两次机会,错过了就么得了。
不像投am被拒可以投ees,投ees被拒可以投jacs,投jacs被拒可以投nc,甚至还可以往高投,到《焦耳》上碰碰运气,再不济,从am转到aem也是可以接受的,两者的差别并不大。
《自然》官网的网页加载很快。
许秋大致浏览了一下,发现相对于《科学》官网红黑简约的设计风格,《自然》的官网在颜色上没有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就是普通的白底黑字。
不过,《自然》官网的版面内容相对多一些。
许秋先是找到作者投稿一栏,查看文章投稿的要求。
《自然》对于文章的分类很有意思,只有两类,“articles(实验文章)”与“非实验文章”。
这说明它们更加看重实验文章。
当然,整个学术圈也都是这样的。
因为非实验文章,不论是综述也好,还是短评也好,还是其他什么文章,都只能锦上添花,实验文章才是自然科学的核心基础。
《自然》对于“实验文章”的要求写的非常的详细:
“ar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