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2f端基替换为icin-m、icin-2cl。
y14的性能最好,与j4给体结合,得到的基于j4:y14体系的器件效率,最高可达16.41%。
说起来,自从学妹合成出来j4后,课题组里关于聚合物给体材料性能方面的优化,基本上已经陷入了瓶颈,难以找到性能更好的体系了。
其实也很容易理解,因为不论是j系列、h系列给体材料,它们可供优化的反应位点太少了,基本上都已经被优化到了极致。
想要取得器件性能上的突破,就必须做出比较大的改变,开发出全新的体系。
而想要做一个全新的东西,是非常困难的。
因为在精益求精的过程中,基于现有的已经优化到非常好的体系,去找寻新的体系,大概率只会让自己的性能越做越差。
以现在非富勒烯受体体系为例,itic系列开发出来这么久,许秋也就只找到了一个y系列受体材料,能够全面优于itic系列,其他很多体系都扑街了。
但即使这样,y系列材料也不是全新的,它的端基还是沿用了itic系列的icin衍生物。
因此,在给体材料选择方面,许秋打算还是像之前投稿《科学》文章的叠层器件中使用“外援”一样,从同行们那边找一些合适的给体材料,用于自己的y系列受体体系中。
毕竟,现在国内国际上做有机光伏的课题组不说上百家,几十家还是有的。
自己都带领团队合成出来了itic、idic、ieico系列的受体材料,j系列、h系列、ptq系列的给体材料出来,其他人总该有些声音吧。
总不能自己一个人把所有的工作都包圆了,那也不现实。
人的想象力和思维总是有极限的。
现在的时代,已经不再是当初牛顿、爱因斯坦时期,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