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氢混合气钢瓶过来了。
这位大叔断了一根手指,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不过,他运输钢瓶的手法非常的娴熟,钢瓶侧着大约有15度的夹角,旋转瓶身,钢瓶就会一边旋转,一边向前移动。
送气大叔到了216的门口,孙沃前去接应。
孙沃现在是负责实验室钢瓶的人。
因为用于固定钢瓶的临时绑带是有限的,所以孙沃把原先空的氮氢混合气的钢瓶取出,又把新的钢瓶换回去。
其实,如果细究的话,这种运送钢瓶的方法,也是存在安全隐患的。
钢瓶要上二楼,肯定是坐电梯上来的。
送气大叔是直接扶着钢瓶,跟随电梯一同运输。
而比较安全的做法是安排两个人运送,一个人负责把钢瓶运到电梯上,然后人不进来,按下对应楼层的按钮,另外一个人在楼上进行接应,把钢瓶取出来。
换言之,就是让钢瓶自己坐电梯上楼。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电梯也暂时禁止其他人使用。
这样可以避免出现意外情况。
比如万一钢瓶在电梯中即将爆炸,人就在旁边连逃生的空间都没有,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被炸死。
不过,实际操作上,如果真的如此注重安全,就需要投入很多额外的成本。
包括宣传成本,培养学生、老师这方面的意识,还有额外的人力成本,需要多聘请几个送气大叔。
其实,国内安全教育也是从大概2015年左右才开始大力的推行,之前甚至连研究生必修的《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都没有。
包括对危化品的管制也是从2015年左右开始的,之前购买药品都是随便买的。
后来就需要走学校药品仓库的流程,像丙酮之类易制毒的药品还需要院系审核才能购买,还需要定期填写安全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