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电子版发表的文章,字数可以达到8000字,但要在cover letter中向期刊编辑说明,为什么需要写这么多字,同时文章中可以附带音频、视频文件作为辅助说明文件。
这种“研究文章”的格式,有点类似于许秋平常写的article格式。
第二种,“报告”。
它要求提出具有广泛意义的、重要的、新的研究成果,2500字左右,大约3页的篇幅,正文包括摘要、引言、最多四个图表和大约30篇参考文献,补充材料的要求同“研究文章”。
这种“报告”的格式,有点类似于许秋平常写的communication格式。
在“研究文章”和“报告”中,《科学》要求材料和方法部分提供足够的细节,以便复制研究。
此外,对于生命科学中涉及一种方法的论文,《科学》鼓励作者向他们的合作伙伴bio-protocol《生物协议》提交一份详细的方案。
《生物协议》是来自斯坦福大学的科研工作者,于2011年创办的一份专精于遴选、发表实验方案,需要同行评审的在线期刊。
他们的目的打造一个开放获取与沟通的平台,分享高品质的实验方案,让生命科学的研究更高效,更具可重复性。
这个还是蛮有意义的,就是不知道为什么限定在生命科学。
大概是因为里面造假的论文比较多?
倒是不排除这个可能性,毕竟生命科学领域每年发表的高质量文章太多了。
而基数比较大的话,即使造假的概率比较低,最终产生的绝对数量也会比较高。
看新闻报道出来的学术造假事件,生命科学领域确实也是重灾区,甚至有院士牵涉其中。
话说回来,其他领域为什么很少有院士牵涉进去?
因为很多领域没有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