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 389 我要悄悄的拔尖,然后惊艳所有人(求订阅)

389 我要悄悄的拔尖,然后惊艳所有人(求订阅)(5 / 6)

入的,也就是2012年,当时国家缺人,定的标准就比较低。

就比如今年“青千”回国的那一批,有好几个人都是十几篇jacs,甚至还有人有cns一作,含金量都非常高。

如果过几年,可能“青千”的下限都是十几篇am、jacs文章了。

不得不说,学术圈是越来越卷,从上卷到下。

说回许秋,他现在做半透明器件是有很大先行优势的。

不过,这种优势会随着时间慢慢消退,如果他不能一直持续领跑,就可能被其他人弯道超车。

就比如,现在就已经有不少同行开始搞itic的研究了,迟早也会把目标放到其他衍生体系中。

当然,转行也是需要时间的,除了龚远江和魏兴思互通有无外,其他人的转行速度不会太快。

一方面,其他研究者从传统富勒烯体系转到非富勒烯体系的时候,为了求稳,不可能一下子迈很大的步子。

大概率会先挑选一些基准体系,比如许秋的itic、徐正宏的idtbr,而不会一上来就搞it-4f之类的衍生物。

另一方面,很多课题组不会自己合成材料,而是从光电材料公司购买,比如现在深城那家光电公司,他们就已经开始售卖itic、idtbr材料,但其他类型的itic衍生物,市面上暂时还没有公司出售。

这是因为光电材料公司也知道“研究者们在转行时,会先从基准体系开始做”,所以合成出来的基准材料,肯定有市场。

而且,像itic这样的基准材料,大概率会火很长一段时间,就类似于p3ht、c-60这些初代的有机光伏给体、受体,都用了十多年了,现在依然在用,哪怕后面开发出了更好的pce10、pcbm,他们还是会被一些课题组作为标样使用。

因此,合成出来几克,几十克itic,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