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因子不高,只有10出头。
但带了《自然》二字,从档次上来讲,一般认为是要比am高半级的。
许秋沉默不答复,这种问题还是让魏老师纠结去吧。
“那还是投am吧,稳妥点,”魏老师道:
“投nc,对有机光伏的材料口来说,难度比较大,他们更偏向于接收偏理论方面的投稿。”
“好的。”许秋点头回应。
不同期刊,其实对收取的稿件也是有侧重点的,在子刊上表现的相对比较明显。
比如,aem,就是《先进材料》adv. mater.(am)关于能源分类的子刊。
“你先按照wiely的模板写吧,不过要注意am是没有article的,格式就按communication写。”
“好的。”
接着,段云进行汇报:
“我的装置已经完成了九成,现在还在调试。
就差最后一个问题了,那就是保证测试过程中,热电材料两端的温度恒定。”
“搞快点吧,你这都拖了两个月了吧。”
魏老师只说了一句,就放过了他。
看来,段云的策略生效了,并没有起反效果。
应该是他已经摸清了魏老师的脾气,对症下药。
果然,姜还是老的辣。
……
十月一日是周三,所以这周还要工作三天。
许秋专心写文章,剩下的事情都全部交给了陈婉清和韩嘉莹,主要是学姐带着学妹做器件。
对于他的体系来说,还是有很多东西可以挖掘的。
现在基于p2fbt4t-2od的工作,是一个大工作,打算投am。
这篇文章,许秋肯定是一作,学姐二作,田晴三作,学妹四作,魏老师挂最后,做通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