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守城池,我去安徽,因为“金陵给养,全靠安徽提供,安徽乃太平军必争必救之地”。
显然,曾国藩从未忘记什么地方是最重要的。咸丰认为他言之有理,便批准曾国藩与胡林翼一道征战安徽战场。
就像是已经被预先算好命一样,石达开的进军路线,完全朝着曾国藩所设定的“流寇路线”在走。自出走安徽后,他先去浙江,接着进入福建,中间还曾现身于江西,但是到哪里都待不长,也立不住脚。
石达开如今奉行的不再是精兵主义,而是“人多主义”。每至一地,他都要大量招兵,可是由于未进行过系统训练,导致新兵大多缺乏作战经验和技能,连与官军正面作战都不敢,所谓三十万其实是个含有大量泡沫的数字。
人是要吃饭的,人多了吃饭的嘴自然也就多了,石达开无心经营地方,大多是吃光一地,再腾窝更换另一家,这也是他一直跑来跑去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串“大户”吃下来,石达开转道湖南。不过在湖南,他将与一个军政奇才狭路相逢,这个人就是被林则徐生前视为衣钵传人的左宗棠。
俗话说得好,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但具体到左宗棠身上,伯乐几乎就是组着团扎堆而来。道光年间显山露水的名人,包括林则徐在内,贺长龄、贺熙龄、陶澍等无不对之器重有加。
贺长龄为“实学”健将,出任过云贵总督,他见到左宗棠时,左宗棠还只是个十几岁的少年,然而贺长龄却称这位少年为“国士”,并且千叮咛万嘱咐,说现在天下人才异常匮乏,你以后千万不要捡着一个小官就去当,那样只会埋没你的才华。
贺熙龄是贺长龄的弟弟,清末的知名学者,经贺长龄介绍,他成了左宗棠的老师。与其兄一样,贺熙龄对左宗棠的期望值也出奇地高,曾以“万里江山眼底横”一句相赠。
最具传奇色彩的还是左宗棠与陶澍的交往故事。陶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