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没法增,便只能减。爆发财政危机的那一年,从文官武将到一般士卒的俸禄饷银都被先后减了两成,以后又陆陆续续地扣减,但清代的俸禄饷银本来就不高,再怎么扣也得有个限度,你总不能让大家都赤条条地给朝廷打工吧?
一个钱字,困住了所有人。当曾国藩和胡林翼等人为此抓耳挠腮的时候,他们的皇帝也正四处寻觅着孔方兄的踪影。
不是没钱吗?那就造钱。咸丰年间的大钱,除了一枚可以当十枚用外,有的还能当百当千。大钱说到底还是金属,多少得消耗点成本,最划算的是户部印制的银票,上面只要印着面值多少就可以了,印一万两就值一万两,印一百万两就值一百万两,印一千万两就值一千万两。咸丰开了窍,干脆发饷银也用银票,京兵们收到的兵饷往往都是一半实银,一半银票。
这样的银票谁要?谁都不肯要!
咸丰开的不是山西票号,没有与银票相匹配的真金白银,大量印制银票的行为无异于是在抢钱,民间理所当然地视之如同废纸一般。
官员们领到银票,不过自认晦气,也就相当于俸禄又被扣减了,而前线不行,都眼巴巴地等米下锅呢,你送来一堆废纸,除了拿来烧火,还能派什么别的用处?
咸丰能想的都想了,实在没辙了,便只好令各省协饷或者自筹。
还好,所谓穷极思变,群众的智慧总是无穷的。早在曾国藩于江西开办厘局前,江北大营就已抽厘助饷,接着江南大营设厘局,湖南湖北也概莫能外,到了后来,几乎没有一家不靠着抽商业税赖以活命了。
这一摊刚刚可以甩手,咸丰又碰到了另一摊,这次的麻烦不是屋外,而是屋内。
咸丰即位后,感念养母静贵妃十年养育之恩,特尊其为康慈皇贵太妃,一切待遇均比照皇太后级别,但对于咸丰的孝顺,太妃显然不是十分领情。
当年太妃曾劝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