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就是通过这件事,陶澍看到了胡林翼身上的过人之处:有担当,有气魄,有智慧,有能力。
如果继续这样发展下去,胡林翼的前程不可限量,所需要的只是点他一点。陶澍把胡林翼召到南京,就是希望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他不在乎别人对胡林翼的各种非议,看人要看本质,其他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逐渐淡去。
为了让女婿能够像坐禅一样得到顿悟,陶澍可谓费尽心机。每天下班,一定要找时间与胡林翼促膝谈心。
作为道光年间的首席名吏,清末实学最早的领军人物,陶澍不仅学问渊博,而且在数十年宦场生涯中,积累了极其丰富的阅历,可以说上下古今,皆能融会贯通。有这样一位青年导师进行辅导,胡林翼进益神速,仿佛自己也在和陶澍一起盘算和权衡兴利除弊的种种措施,乃至“精神殊为一变”。
黑暗隧道中已经透出了光亮,陶澍越来越有信心。有一天,他特地摆了一桌好吃的招待胡林翼,除了翁婿二人,坐无旁客。席间,聊起了曾在修身治国方面可载入史书的前辈,两人越聊越有味道。
犹如心灵感应一般,胡林翼忽然发现自己与前辈们有了交会点,觉得要做这样的人,才不枉此生。自此,他开始“折节读书”,在学业上更加勤勉。
受陶澍的影响,胡林翼在阅读方面非常广泛,除科举考试中不能不攻的课业外,还特别喜欢读《史记》《汉书》《左氏春秋》《资治通鉴》等历史书,同时他对中外地理、军事用兵等“经世之术”也进行过深入的钻研。
虽然胡林翼对八股章句兴趣不大,用功也不多,但他为人聪明,加上博览群书,拥有了开阔的视野,所谓一通百通,寻常考试已成小技,没有什么能难得住和难得倒他了。几年之后,胡林翼即高榜得中,进入翰林院任编修。这时候的胡林翼似乎和以前没有什么不同,花起钱来一样随便,对眠花宿柳的兴趣也始终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