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英军从十三门蜂拥而入,青州兵挺身上前。有的勇士手持长矛,一家伙先挑了一个,来不及拔出,又挑着尸体刺倒了另一个英国兵,短兵相接处,犹如当年的赵子龙附体。
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仅靠青州兵难以将英军驱出城外,城内英军越来越多。得知城陷已成定局,海龄一把火点燃都统署,然后带着全家人自杀了。
失去指挥的青州兵不肯放弃,他们率领京口兵在城内列阵,与英军展开巷战。面对英军更胜一筹的火力攻击,京口旗兵率先不敌,被迫选择了后撤。
能够坚持到这种程度,京口兵已经相当不易,可青州兵仍然很生气,对之大骂:“你们不敢交锋,难道在我们屁股后面助助威都没胆吗?”
青州兵“悉力死拒”,拼着命作战,到实在力不能支时,才夺门撤退。
鸦片战争以来,从广东到福建,从浙江到江苏,在所有海防重镇中,镇江设防最为薄弱,英军投入的兵力也最多,但这里的抵抗又最为激烈,英军遭到的损失也最大,总计有172人伤亡,其中42人战死或失踪,其伤亡率相当于除乍浦之战外历次战斗的总和。
八旗兵付出了伤亡近五百人的代价,也就是说两三个八旗兵即能拼掉一个英国兵,这份成绩单在近代史中相当瞩目,青州八旗因此一举成名。
道光留恋满语是有道理的。保留着传统的八旗驻防军总算没有给这位满人背景的皇帝丢脸,让他在长久的挫败中好歹也找回了一点自尊。在相关奏折中,道光曾御笔批示:“不愧朕之满洲官兵。”
可是不管八旗兵怎样豁出性命,镇江还是丢了。镇江处于京杭大运河与长江交汇之间,乃漕运之枢纽,占领和控制这里,也就等于卡住了道光和整个帝国的咽喉,因此从军事角度上来说,镇江沦陷就已经决定了中英之战的胜负归属。
1842年8月2日,英军主力溯江而上,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