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的,还不是“平等看待”般简单,那已是一种异乎寻常的重视和关照。
信心之战
强渡以前,卫立煌将制订好的作战方案和计划予以下发,但各军一拿到手,就引起了议论。
第一个焦点,是第十一集团军成了防守部队。
滇西远征军有两大集团军,无论战斗力,还是对滇西敌情和地形的熟悉,第十一集团军都要胜过第二十集团军。
大兵团作战,尤其是这样关键性的反攻,远征军全扑上去都嫌不够,还要留人防守,就算是要防,也应该让第二十集团军防,结果却是第十一集团军成了主攻部队。
第二个焦点,也是争议最大的焦点。
第十一集团军主攻也罢,使几乎所有人都想不通的是,第五十三军竟然被安排为主力之一。
那个“最弱军”,也能成为主力?它有多强的战斗力,能打这样的硬仗吗?
周福成自己都不知道梦中抽了哪支上上签,让卫立煌这么关照自己,想来想去,也没别的好解释,只能从人情脉络上瞎联系。
兴许是当年受过卫长官指挥,所以他才把咱们当亲生儿子了吧?
意外得宠当然是好事,不拼命打也肯定是对不起领导的,可问题是第五十三军能力就这么一点儿,连他们自己对能否强渡成功都心中无数。
有数的人,是卫立煌。
吸取中条山的教训,卫立煌对这次远征准备得非常细致。他在隔江观察时,发现第五十六师团采取的其实是死守要隘战术,即守住高山据点,而没有沿江部署重兵。
卫立煌立刻意识到,渡过怒江其实不难,难的是后面,在地形复杂的大山里与“龙兵团”作战,那才真叫难。
知道为什么要让第十一集团军主守了吧,守是假,留着最强的部队,随时投入后续攻击才是真。
把第五十三军列入强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