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目的而尽量使该人暴露在危险之中。在此情况下,为了不让人察觉自己的意图,而又能在不知不觉中引导对方,那就只能选择‘偶然的危险’了。这种‘偶然’之中,如果蕴藏着某种不易察觉的‘必然’,那就可以说是天衣无缝了。您吩咐您夫人乘坐公共汽车,在形式上不正好与之相符合吗?我说的是在‘形式上’,所以请您不必生气。当然了,尽管您并无如此意图,但对您来说,还是能够理解人的这种心理吧。”
“您的工作较为特殊,所以思考问题的方式也颇为奇特啊。至于‘形式上’是否符合,只能随您去判断了。但是,如果真有人想仅仅利用一个月内乘坐三十次公共汽车而取人性命的话,那么这人不是傻瓜就是疯子了。有谁会指望这种根本指望不上的‘偶然’呢?”
“是的,您说得不错。仅靠乘坐三十次公共汽车,这‘偶然’的命中率也确实太低了。可是,如果从各个方面找出各种各样的危险,并将无数的偶然叠加在其人身上——这样的话,‘偶然’的命中率自然也就会成倍地增长。也就是说,将无数的偶然性危险汇集起来形成一个焦点,并将其人引入其中。在此情况下,该人蒙受的危险,就不是什么‘偶然’,而是‘必然’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您能举例说明一下吗?”
“可以呀。譬如说,这儿有一名男子想要杀死自己的妻子——应该说是想要将其置于死地吧。而他妻子的心脏,生来就比较虚弱——请注意,心脏虚弱这一事实之中,就已经包含着偶然性危险的种子了。而那男子为了增大这种危险性,就想方设法提供条件,让他妻子的心脏状况更加恶化。譬如说,那男子为了让妻子养成喝酒的习惯,就开始劝她喝酒。刚开始,只建议她在睡前喝一杯葡萄酒,但渐渐就开始层层加码,要她每次餐后都喝一杯葡萄酒,好让她习惯酒精的味道。可是,他妻子原本就不喜欢喝酒,所以并没有因此如她丈夫所愿,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