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不再是刚到两浙路时那幅桀骜的神情,礼数周道得很。
苏油赶紧将之扶起来:“还未恭喜子宣升迁。”
曾布有些讶然:“大学士尚不知道朝中出事?”
苏油也讶然:“有何大事?海行一月,都没有靠过岸。”
曾布急得跺脚:“那赶紧上岸细谈,苏学士,苏子瞻,俱下御史台狱,急需解救!”
苏油心中咯噔一下,乌台诗案,还是来了?!可为何还连累到了族兄?!
连忙下船赶到转运司,曾布也不忌讳,将一个月以来的奏报敕告通通翻了出来,让苏油和赵宗佑一边观瞧,一边细谈。
苏油越看越是眉头紧皱,大苏的诗案他是知晓个大概的,不过也压根就没有想过要改变他的命运。
主要是舍不得两篇赤壁赋,再说了,以如今文人们的坚持和执拗,要改变他们,那是多么的困难。
平日里也在信件中时时劝谏,但是苏轼这人只要是觉得自己没错,那就不会改;只要见到朝政有问题,那就要说;他自己将之形容为“见到饭菜里有苍蝇,难道你还能硬吃下去?”
所以苏油也拿他没办法,说也说不过,写也写不过,难不成你还能端出长辈身份打他不成?
事情的起因,最初是蔡确升任参知政事引起的。
蔡持正是能人啊,入朝四年而得参政,大宋官员的提拔史上,都是难得一见的火箭速度,甚至比吕惠卿还要牛。
升职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上奏赵顼,说自己是台谏之位上来的,而台谏中不少人如李定,舒亶,皆是自己引入乌台,此刻成了参知政事,怕流言说政府与台谏沟通,请求将两人调任。
赵顼倒是比较宽宏,认为这不叫事,台谏与宰执交通乃是重罪,相信大家都是有节操的人,不能因为还没有犯的过失就贸然更换御史。
赵顼没有当一回事儿,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