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切地称两篇文章为《东铭》和《西铭》。
教学期间,张载还用自己所得的薪资,在横渠购置了数百亩薄田,亲自带领学生进行恢复“古礼”和“井田”两项实践。
按照《周礼》的模式,划分为公田,私田,等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并疏通东西二渠,“验之一乡”,希望证明井田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苏油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不过还是给张载去了信,表明了自己的观点,这也成为理工学派津津乐道的美谈——我不支持老师你的观点,但是我坚决支持你为追求真理而进行实践。因为实践才是检验真理标准,且应该是唯一的标准。
熙宁十年,秦凤路守帅吕大防认为张载的学术承继古代圣贤的思想,可以用来复兴古礼矫正风化,上奏神宗召张载回京任职。
宋神宗任用张载担任同知太常职务。
不久张载病情加重,辞职西归。
十一月十七日,张载行至临潼,当晚住在馆舍,沐浴就寝,翌日晨与世长辞,享年五十八岁。
张载一生,两被召晋,三历外仕,著书立说,书院的高薪全被他拿去搞社会实践和补贴学生了,殁后竟然贫无以殓。
嵩阳书院的学生们闻讯后纷纷赶往临潼,买棺成殓,护柩回到横渠。
张敦礼是学者型驸马,对大宋学界诸事所知甚祥。
听张敦礼细说前后,赵顼点头:“翰林院学士许诠,司天监少监陈昭明,知郑州苏元贞,韩国公富弼,管勾西京留司御史台司马光等纷纷奏明朝廷,乞加张载赠恤。那就按崇文院三馆之职,赐支丧事半数吧,朝廷也表示个心意。”
张敦礼拱手道:“陛下仁德,张山长的学生们定然感激。”
赵顼说道:“趁现在有点空闲,要不,去你家庄子上休憩数日?”
张敦礼赶紧躬身施礼:“臣山庄鄙陋,能得圣驾光临,池园瓦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