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首的名字,叫廖恩。
廖恩本来是福建路南剑州的土豪,当时福建路有一股盗贼,叫吴笋。
吴笋劫掠南剑州的时候,廖恩与族人廖承禹组织乡丁,讨伐吴笋,将吴笋给平定了。
而后南剑州的官员们贪没了廖恩的功劳,而对廖恩及其族人,未论功行赏。
不仅如此,还诬陷廖恩聚众谋反。
因而廖恩等人于熙宁十年五月,就真的聚众谋反了。
南剑州知州这才慌了,派都巡检和南剑州巡盐使带军前往镇压,结果被廖恩打得大败,势力反而越来越大。
最后赵顼不得不再委派刚刚提拔起来的左藏库副使孙能,顺州刺史刘世恒前往镇压。
孙能与刘世恒乘坐纵帆船前往福建,不过十日便抵达福州。
廖恩迫于官军的压力,不得不向福建两浙交界的信州转移。
信州铅山场那是曾布的辖区,曾布将工人、矿丁组织起来加以防守,反过来和孙能刘世恒一起,将廖恩给包围在了两浙路边境。
将廖恩围定之后,孙能遣刘世恒入廖恩营中,说服其投降,廖恩感其恩义,接受招安。
赵顼采取了宋代惯用的招纳厢军的政策,下令愿意到开封的盗匪,可以到开封吃皇粮,有不愿到开封的,听其自便。
廖恩上书说听闻小苏少保在海外开拓,愿为前部,待罪立功。
赵顼大悦,授廖恩右班殿直,其族人也得到大小不同的封赏。
孙能,刘世恒加官进职,南剑州知州,都巡检等人落职。
纵观整个宋史,类似这样的“起义”“叛乱”很多,不过常常是一个官员前去宣喻一下,队伍就散了该回家回家该种地种地。
在苏油眼里,廖恩叛乱,与广锐军叛乱差不多,起初倒更像是群众集会请愿,官员处置直如儿戏,最后才酿成大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