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的,独裁的,苏轼就曾经毫不客气地评价——王公之学,非不善也,惜不容人。
苏油的体系,则是开放的,包容的,其研究成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这也是苏油区别于王安石,甚至之前华夏各位学问大家的基本所在。
说白了,蜀学思想体系里边,就只有一个“情理论”,是他自己的创见,其余都是大家论道的结果。
不是一个人的独立思想,也就更容易为绝大多数接受。
这套思想体系,今后会有无数的人来认同它,充实它,完善它。
如今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最活跃的第二个时期,从王安石准备打着“一道德”的旗号进行思想钳制起,就注定了他的失败。
这是主动放弃了知识分子阶层的支持。
而不管苏油承不承认,想不想改变,“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就是目前大宋的政治基调。
这个基调王安石不去把握,苏油也就只好捡起来,免得便宜了别人。
对苏油来说,这同样是一锅夹生饭,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光环加身,但是说到底,还是太年轻。
其实苏油内心里,政治家和思想家,也应该是分开的。
但是无奈大宋如今就吃这一套,因此苏油只好承担起来,分饰两角,同时疯狂地寻找各方力量的支持。
好在这些有能力的“各方”,被王安石打压了四五年,无意中驱使着他们向苏油的体系靠拢。
苏油如今有蜀中的绝对支持,有陕西的政绩打底,有荆湖新地的开拓中与新党的势均力敌。
还有两浙这个传统同盟地区,和各大煤铁重要产地。
有皇家理工学院,有慈善基金,有新军火器,至少可以得到宗室的支持,让两宫和皇帝至少做到不偏不倚,两不相帮。
所以苏油已经不用再藏着掖着了,可以在大宋试着发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