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那是轻而易举。
用这样的策论去欺负考官,考官也只有捏着鼻子打高分。
与其如此,还不如考诗赋,毕竟诗赋要讲究对仗骈偶,难度比人人都能天下文章一大抄的策论要高些。
说到这个苏油就不禁窃笑,他其实就是刷题库的发明者,苏轼这是一点不给自家小幺叔面子啊……
这娃是嫉妒,肯定是嫉妒!
接下来苏轼又分析了大家议论中的一些想法,认为通通不行。
取消糊名制,名声与试卷相结合,这就会恩去王室,权归私门,产生朋党。
取能文者为进士,则进士日夜研究经传子史,贯穿驰骛,知识倒是渊博得很,一旦临政,那些知识却一点都用不上!
宣扬要恢复庆历旧学的,可旧学已经被大家玩成了空名目,最多能培养懂点粗浅道理的人,要培养出真正的人才,那是想多了。
唯一考核人才的办法——施之有政,能否自彰。
文章打动了赵顼:“吾固疑此,今得轼议,释然矣。”
当天就将苏轼找去:“方今政令得失安在?就算是我的过失,你大胆说没关系。”
苏轼也不客气,啪啪啪三大炮:“陛下求治太急,听言太广,进人太锐。”
赵顼悚然。
然后苏轼这大嘴巴下来就在同僚里边宣扬。
主张被小小一个苏轼给挡了,王安石很气恼,屡次阻止赵顼对苏轼的任命。
赵顼想让苏轼修中书条例,王安石说道:“苏轼与我所学及议论哪哪都不一样,还是让他干别的吧。中书条令交给吉甫合适。”
于是交给苏轼一个繁杂的差遣——“权开封府推官,将困之以事。”
而“轼决断精敏,声闻益远。”
……
吕惠卿对王雱摇头:“苏轼没有城府,不会是我们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