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才挑了最好一匹马,备了两囊长箭,出了松林,慢慢朝山下行去。
一步三停,故意骑得非常谨慎,但是还是渐渐挨近了伏击圈。
走到伏击圈外八十步的位置,王文郁勒马停下,取下同州硬弓,抽出长箭搭上,故作迟疑地检查周围。
突然,王文郁轻舒猿臂,满引长弓,撒手释弦,长箭入电光一般没入前方一处草丛。
接着又是连珠三箭,两处草丛中几乎同时发出惨呼之声。
动作太快了,因为王文郁的箭囊,是经过苏油改装的制式箭囊。
箭囊体积很小,箭头插入并不深,只是靠多层皮革的挤压力量,可以将箭牢牢夹住在箭囊里,即使骑马狂奔都非常稳当,而且取箭只需要拔出小小一段距离。
别小看这节约出来的短短几十厘米的长度,这就涉及到大动作和小动作的问题,速度快了不止一倍。
这是后世蒙古人纵横天下的装备——挤压式箭囊。
伏击圈里的人完全没有料到会是这样的结果,不由得大吃一惊,计谋被识破,当然要做出反应,其中两人站起来胡乱射击企图阻击王文郁,剩下五人转身狂奔,准备去水边取马。
王文郁骑在马上居高临下,西夏人的弓力弱,这么远只能进行抛射,完全没什么准头,基本构不成威胁。
等到五个西夏人带着马一起杀回来的时候,他们那两位同伴的马已经用不上了。
一个胸口中箭,一个脖子被射了个对穿。
转眼西夏人追近到一百五十步,王文郁拨马就朝山坡上跑去。
九个人伏击一个人,转眼损失了小一半,西夏人当然狂怒,嘴里发出古怪的呐喊声,散开成扇形,对王文郁狂追不舍。
快到坡顶松林的时候,王文郁折出两个之字,转眼就又被西夏人追近到百步之内。
两支羽箭从王文郁身边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