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朝廷罢之,精择帅臣,凡事一切付委,庶几阃外之权,得尽其用矣。”
御史傅尧俞、赵瞻皆有论列,这就僵上了。
陕西方面的反应倒是很奇特,苏油和薛向细细商议了一番,认为唐代的太监之祸,问题出在制度而不在人。
军队首长和地方官员需要监督,这条政策大方向上没有毛病。
不过有只有一条,监督之人的能力和操守,应该匹配得上他们的职务。
苏油给薛向出主意,如果皇帝的意见拦不住,我们就这样说。
人也好安排,让他们都来渭州。
内官们敢乱来,我就敢学张乖崖,问他是要先奏后斩还是先斩后奏!
大宋就没有太监成大气候的土壤,我苏明润才多大?十八而已。
只要不是临战弃土,官家再生气也不能砍我,二十年后我也才也才三十八,照样好汉一条!
所以我对太监没意见,敢来尽管来,渭州现在恨不得一个人掰成两个人用,正缺人呢!
疏奏报上,第二局,皇帝赢。
第三局,以翰林学士、礼部侍郎王畴为枢密副使。
这个就是乱来了,大臣们坚决不再让步。
原来一天晚上,赵曙在小殿办公,需要人草诏,正好王畴值班。
两人交谈了一阵,赵曙高兴地说:“卿清直好学,朕知之久矣,非今日也。”
没过几天就来了这道任命。
王畴的官声学问其实都不错,但是这道任命是内命,有操守的大臣是不愿意接受的,因此“畴辞不拜”。
赵曙留他说了半晌,王畴只好答应了。
接下来赵曙开始做大臣们的工作,对欧阳修说道:“畴善文章。”
欧阳修回答:“其人亦劲正,但不为赫赫之名耳。”
意思是人品好文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