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
打开题目,先看第一题——《王者不治夷狄》。
再看最后一题——《既醉备万福》。
苏油心中大定,就算只有两道题打中,这次考试也稳了。
再一一揭开题目,《刘愷丁鸿孰贤》、《礼义信足以成德》、《形势不如德》、《礼以养人为本》。
苏油笑了,一题没变,完全一样!
八月十七日,成绩公布,三苏试六论,全过!
朝堂上下,总算是松了一口气,好样的苏油同学!真给朝廷争脸!
因为过阁试完毕,就算是入等了,起码第四等,没有落入不合格的第五等里边去。
也就是说,苏油同学的才华实至名归,为了朝廷的脸面参加制科考试,如今真考上了!
总算是你好我好大家好,没亏了这样的好同志。
韩琦抹了一把冷汗,苏油过了,万事大吉,不然御史言官真能让自己不死也要脱层皮。
八月二十五日,御试开始。
人已经不多了,除了三苏,还剩下一个姓王的同学。
苏油先上平时所做的二十五篇文章,其中包括《夷齐论》、《子胥论》、《霍光论》。
和苏轼《中庸论》、《秦始皇帝论》、《汉高帝论》等高调不同,苏油的文章,直指为臣之道。
其实也正常,他肯定是要经历很多皇帝的,不能玩其他老臣的那一套,将能言极谏淡化,主攻贤良方正那一端。
接着答《策问》,即《御试制科策一道》,举条而对。
这个本来就是他强项,跟后世公务员申论差不多的套路,洋洋洒洒作了五千余字,做得轻松得很,不乱说不乱写,全部是可行性建议和解决办法。
制科取士,特别郑重,在阁试、御试中,同样都要弥封卷号,进行誉录。
苏轼的殿试代号为“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