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打酱油,这就算是有了工作履历。
然后报名参加制科,这是符合流程的,名正言顺,官员的正常升迁捷径嘛。
官员考制科,品级有点小要求,可这娃是探花,品级本来就高,早过了坎了。
虽然国朝从来没有哪个探花闲得蛋疼了来考制科——要知道万一失败,对声名的影响那是很大的——但是制度也没有规定说一甲三魁不能考不是?
这也可以强行理解为人家探花郎上进,想通过这种方式换工种对不?
苏油提出参加这次考试,还真是实心体恤朝廷——因为他的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
不报考,对苏油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污水哗啦哗啦泼下来,都在朝廷身上,他不但沾不着一点,还要落得朝野一致的同情。
万一他考上了,得到的好处也只是职务上的小小提升,相比于外官转京官这种大跳跃,可以忽略不计。
黄榜三魁,除授本来就是实打实的京官好不好?
十四岁的探花郎,就算从此天天打酱油摸鱼,几十年后都能位列公卿好不好?
韩琦在心中过了一遍苏油提出这个解决方案,没有大毛病。
所以接下来的工作才是重头,劝说陛下。
官家还不一定同意这个方案呢!
……
赵祯果然当然地不想同意。
我的神童探花郎,居然报名考制科?还要不要更荒唐?!
大宋文教百年,好不容易到我这里出了个实打实的祥瑞,万一考坏了怎么办?!
韩琦你赔?!
韩琦满脸惭愧,将幞头摘了下来:“臣,辜负圣恩,处置失策,如今惶退无据,只得向陛下请辞。”
赵祯摆手:“不至于为了一个孩子,处置国朝重臣。韩卿你不要忧虑,现在是如何挽救的问题——真没有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