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一个结论,李晓只有一个,他的成名之路根本不可能复制。
不过,当时这番结论很快地就有一名星探出来反驳:
谁说不可以?
你让你家艺人一个星期写两三首精品歌曲,说话风趣幽默,待人得体,再精通个十八般乐器,这事不就成了?
这话一出,这个星探被各大娱乐公司列入了黑名单,并且当晚就被自己公司解雇了......
废话,要不是知道需要什么才有可能复制李晓的奇迹之路,谁特么还会说不可复制啊!
更多资深的专业人士真的有认真思考过,是否真的如这星探所说的一样,拥有这些就可以成为第二个李晓。
反复推敲后,有希望,但希望还是不大。
第一,李晓当时出名是因为有高考的热度作为加持,一个采访的视频就让很多人认识了这个长得帅气,嘴皮子耍的又很溜的小伙子,最后发现他居然还是个唱作人,还是很牛哔的那种,让人惊喜。
第二,李晓是一名真学霸,这个身份更是为他添色了不少。
第三,李晓的家庭背景,富二代的他从小见识不凡,谈吐还有性格,是很多半路出家的明星都比不上的,当然,这可以学习,但是人家自小养成的习惯已经变成骨子里的东西了。
这番分析当时余采也告知了李晓,说实话,这些的确极大的满足了李晓偶尔冒出来的虚荣心,不过也没有被他放在心里多久。
有些话要学以致用,但是这个世上,更多的话语,都是听听就好了。
今天你成功人家可以分析你成功的原因,明天你过气了,人家照样也会分析你为何这么成功都还能过气。
知道这些,是李晓的性格没有变的张扬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他有自己的思考,知道自己该在什么时候张扬,什么时候低调。
微博爆炸的数据给各大娱乐公司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