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向主将提出不同的意见,而非唯命是从。这一点很不容易呀。”
略微顿了顿,胡义接着又道:“不过,假如真的让赵晶给说中了,白起从咸阳跑来这里,替代王龁指挥秦国大军,那么问题可就严重啦!”
闻听此言,赵亮感觉无比郁闷,遂反问道:“你觉得这个可能性大吗?”
胡义想了想,思索道:“说实话,我觉得啊……这个可能性并不大。你想想看,赵秦两国旷世大战,双方的总兵力接近百万,那是何等的分量?这个局面持续的时间也不短了,白起若是能来的话,他早就来了,何必要等到现在呢?”
赵亮心里非常清楚,胡义的这个想法,在赵军的高层将领中也很普遍。他们之所以会这样认为,主要的原因,并不是源自对客观事实的合理分析,而是一种内心期望的外在表现。
人们往往都是这样,越害怕、越担心、越不希望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便越喜欢把情况往好的方面去想,并努力为这个乐观的想法找到很多看似客观、貌似合理的理由。
这种自我安慰式做法,既渴望能够说服别人,也渴望能够说服自己。
所以,不光是胡义,就连赵括在内,也同样不愿意看到白起亲临长平前线的情况出现。因此,假如赵晶到最后拿不出切实的证据,赵括他们也是断然不肯接受这个猜测的。
而那样的话,赵军的总攻便会照常发起,秦军一旦溃败,全面追击也会如期而至。
说一千道一万,事情发展到了目前这一步,就看赵晶有什么手段,能说服赵军上下全都相信,大魔王武安君真的来了。
赵亮心念转动,忽然想起一件事来,于是便找了个借口向胡义告辞,转身回到休息的营帐区。就在他隔壁的帐篷里,徐陵正默默的盘膝打坐,调理伤势。
见到赵亮进来,徐陵连忙收住功夫,起身问道:“赵兄,外面的情况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