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运粮队,就多达二十余万。”
他略微停了停,一边探查赵括的内心,一边继续说道:“我相信,你从邯郸到这里的一路上,也已经亲眼看到了那些运粮的百姓,究竟在面对着什么样的困难。他们并非精壮,而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身体孱弱的妇女和还没有长大的孩子。太行山那么难走的道路,没有难倒运粮队,也没有难倒典府上上下下的官吏,正是因为有了大伙儿的苦苦撑持,你麾下的四十多万军队才不至于饿肚子。难道,大将军还认为我们是在故意耽搁军机吗?”
赵括虽然年轻气盛、从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可毕竟也还是讲道理的人。赵亮的话在情在理,又的确是他赵括路上亲眼所见的事实,因此一时间也没法反驳什么。
更重要的是,之前赵王脑子短路,居然没跟他商量,便在御前会议上决定设置专权分管的官员,弄得他这个主将好似被砍掉手脚一般,不管什么事情,过问起来都有些名不正言不顺的感觉。再加上他的确缺乏带兵打仗的经验,很多军务被胡义这种老油条一搅合,想要迅速厘清也非常困难。
闹到最后,是打也打不得、骂也骂不得,只能干着急却一点办法也没有。
赵括沉默了一会儿,无奈道:“那好吧,本帅暂且不追究你们的无礼之罪,但是屯粮备战的事情,却绝对不容有失!”
军需方面的问题,胡义才是真正的行家,赵亮不敢轻易接这个茬儿,转而望向了他。胡义眼珠子一转,道:“若想完成大将军布置的任务,只有一个办法!”
“哦?什么办法,你说来听听。”赵括追问道。
胡义砸吧砸吧嘴,对赵括道:“请再给我增派十万民夫,外加五千头骡子,下官保证一定完成大将军的要求。”
赵括闻言一愣,不禁反问道:“我去哪儿给你找那么多民夫和骡子呢?这不应该是你们典府自己要解决的问题吗?”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