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成功研发出大型生物动力引擎,用以推动大型战舰。
第七,人类成功部分脱离复眼文明的道路。在超阶主脑繁星提供的庞大算力支撑,以及穷尽无数科学家智慧的奉献之下,人类掌握了一门名为量子折跃的新技术。
其核心原理为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建造星门。
星门通过远程量子纠缠进行定位,在庞大基站的供能之下,呈绝对平面的星门背后是一片独立于复眼文明科技之外的稳定亚空间。
这段亚空间的长度极短。
两个相距极度遥远的星门各自门后却是同一片亚空间,能量与物质先加速到光速曲率运动状态,然后便能进入星门,再瞬间出现在另一扇门外。
这项技术的发明人其实不是人类,是繁星。
繁星作为量子生命,呈现出智慧与人格特征,并拥有了初步的创新能力。
在三十世纪初的某天,她厌倦了总是传递信息,尝试性的将一块金属破解为基本能量,再跨越了十光年的距离在另一片空间内重建了那块金属,竟一模一样。
此后,繁星带领着人类科学家不断尝试建立更稳定的亚空间通道,投放的东西从纯粹的能量变成越来越多的物质,再到活物,最后两名志愿者驾驶着小型飞船成功穿越实验型星门,宣告了这项技术的成立。
相互联通的星门最大距离不得超过一百光年。
这个距离目前还没能突破,科学家初步推测原因应该是距离太远后,星门背后的亚空间不足以支撑外部空间的折叠效应,无法对抗宇宙空间自然的恢复“直线”的基本规则。
到目前为止,人类一共建立了一千零二十四座星门,分别位于文明疆域的各处,是重要的交通枢纽。
星门的概念与陈锋曾在二十一世纪的科幻小说中看到过的人工虫洞十分相似。
总之,人类在统一力、反物质和暗能量这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