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民也说过: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看见两道无数民众在高呼,崇祯在想,如果朝廷得到2亿大明老百姓从心底的认可,还有什么事办不成的?
大明的未来,一定不是他张凡一个人的未来,而是2亿老百姓的未来。
这么大一个国家,是需要靠2亿人一起去建设的,以后还会有更多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加入到大明的建设中。
星辰大海也好,七海扬帆也罢,都需要无数的老百姓的支持和认可。
新中国,能够创造举世瞩目的奇迹,不就是在14亿老百姓的一起努力下,做到的么?
天慢慢黑下来,崇祯就住在以前的代王王府。
参谋长快步进来,单膝跪地道:“陛下恕罪,万丹伟征带着5000人从东城门突围逃走了。”
崇祯道:“无妨,立刻组织追击,守住各个要道,他逃不了。”
“是!”
崇祯举着蜡烛,站在地图前,正在观察地图。
过了一会儿,卢象升来了:“陛下,第一批粮食已经抵达锦屏山,预计后天可以抵达大同城,一共3万石。”
大同镇现在有20万人,3万石粮食相当于360万斤,分下去平均每人可以分18斤粮食。
每人每天省着吃,吃一斤,可以吃18天。
南边还有源源不断的粮食在往雁门关运输,再进入大同镇。
这个进度还是可以的,基本能够稳住大同镇的情况。
下一步,三路大军就要开始在大同镇清扫残余的蒙古人了。
这个时候,得借助人民群众的力量。
如何借助?
分两步。
一是在大同城鼓舞人心,让大同城的老百姓自发的行动起来。
二是让人通知大同镇各个城堡,朝廷已经收复大同,并派兵前去,现在全力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