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纷偷袭抢掠大明沿海的村镇,导致生灵涂炭。
一时间之间,由北往南,从山东到广东,延绵万里的大明海疆均燃烧起了战火,八百里急报像雪片一样飞往京城,整个大明为之轰然巨震,仿佛大厦将倾,民心惶惶啊。
小皇帝朱厚熜虽然已经坐了两年多皇位,但毕竟还只是个十六岁的少年,顿时被吓得六神无主,急急召集朝中群臣商议对策,正斗得火热的“大礼议”之争也随之偃旗息鼓了。
杨廷和虽然因陈守旧,还有点恋权,但无疑是个顾全大局的正直臣子,在这事关国家安危的关键时刻,他并未借机打压张璁这些新贵派,而是积极地为朱厚熜出谋划策,并且首先提出钦命徐晋为直浙总督,全权负责沿海战事。
不过,朝中也有另一种声音,认为应该由南京兵部尚书王守仁担任直浙总督,全权指挥战事。徐晋虽然有常胜之名,但毕竟姜还是老的辣,王守仁用兵诡奇,一举剿灭了为害几十年的赣南群盗,数年前更是镇压了宁王造反,战绩辉煌,同样从无败绩。
小皇帝朱厚熜内心自然是倾向于用徐晋的,而且对徐晋有着极大的信心和绝对的信任,但是如今情况凶险,延绵万里的战线,倘若徐晋驾驭不了,必然会将战争拖入泥潭之中,动摇大明的国本,若这时内地再有叛贼作乱,再加上北边虎视眈眈的靼子乘机南下,那大明危矣!。
正当朝中两种意见相左,小皇帝朱厚熜举棋不定时,王守仁却能掐会算一般,以八百里加急上了一封奏本,举荐徐晋为直浙总督,统管沿海数省所有军马。
这样一来便没什么好争了,两个侯选人,结果其中一个侯选人却极力推荐另一个侯选人,而且还条理清晰地列出了几大理由。
于是乎,老王的一封奏折一锤定音,朱厚熜爽快地同意由徐晋担任直浙总督,全权负责沿海战事,杨廷和也爽快地拟了圣旨。
兵部立即铸制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