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乃他们的自罪书,臣不敢欺瞒陛下,特来呈上,请陛下处置。”
说罢,杨洪深深的叩首在地,手里的奏疏却高高举起。
于是,一旁的怀恩立刻便走下御阶,将奏疏接过,摆到了御案上。
朱祁钰沉吟片刻,拿起来细细读了一遍,脸上倒是没什么意外的神色。
杨家一门四个后辈,杨信是杨洪二弟杨淋之子,杨能是杨洪三弟杨忠之子。
他们二人自幼丧父,但是却被杨洪收养,学得了一身的本领。
尤其是杨信,文武双全,爱兵如子,跟随杨洪镇守宣府多年,威名赫赫,功劳满身,心性谋略都是上上等的,被杨洪视为自己的接班人。
杨能稍差一些,武功上不如杨信,但是以谋略见长,性格沉毅但果决,军法严明,每临战时,能善断决胜。
应当说,在对待两个侄儿的身上,杨洪是花了大精力的,培养出来的人,个个出类拔萃。
但是,相对来说,他自己的两个儿子,就不那么让人满意了。
嫡子杨杰,性格温和,待人谦逊,书读的也很好,但是唯独,身子骨很差,不曾习武,更上不了战场。
这些年杨洪镇守边疆,鲜少回京,他们父子二人,基本没什么见面的机会。
庶子杨俊,更是不成器。
杨杰虽然让杨洪感到遗憾,但是终归安安分分的,孝道礼仪一项都不缺,在京中名声也很好,这些年,杨府能够在京城当中站稳脚跟,全靠杨杰操持。
但是杨俊,提起他来,杨洪就觉得头疼。
他自问,对于杨信,杨能,杨俊这三个孩子,他都是一视同仁,但是,偏偏杨信和杨能都成了材。
唯独杨俊,除了武艺过人之外,其他方面,一点拿得出手的地方都没有。
素日里嗜酒奢靡,胆大妄为,行事无状。
杨洪手里